《烈日灼心》等国产片获好评
在国产电影从幼稚走向成熟、爆发的这几年,青春片、粉丝电影、综艺电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除了票房,这些新晋类型电影的其他方面充满争议。人们对电影偏好存在差异,但对好电影的定义大都趋近相同,那么,观众如何看待当下的国产电影?在观众心目中,什么样的电影才是好电影?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发起的一项调查(2002人参与)显示,73.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国产电影总体水平较好,已有明显进步。其中,10.1%的受访者认为非常好,有的已经好于国外电影。对于电影题材的选择,52.4%的受访者会首选娱乐题材,31.4%的受访者则倾向严肃题材。对于好电影的标准,59.6%的受访者最看中电影是否能讲一个“完整的好故事”。
57.5%受访者会因对电影主题感兴趣去看该电影
什么样的电影会更吸引人去看?在受访者看来,首先要“对电影主题感兴趣”(57.5%),其次是“有喜爱的明星”(45.2%),其他因素还包括“制作规模大,场面、音效震撼”(43.0%),“话题性强,让人好奇”(41.3%)”,“电影制作水准高”(37.1%),“电影的艺术价值高”(32.7%),“有代入感”(14.8%),“适合男(女)朋友约会”(11.1%)等。
“一提到90后喜欢看的电影,别人就会说‘幼稚’‘没深度’‘追星’什么的,但这些标签都是对我们这个群体一种很浅薄的解读。”山东济南某重点高中高三学生厉静认为,很多90后喜欢的青春励志主题的电影常常也会得到其他年龄层人群的青睐,而且这些电影更贴近个人的经历,对人们处理现实生活也很有启发。“同样,我也很排斥那些将肤浅的美好包装成童话的作品,观影年龄虽然决定了观影偏好,但也不代表90后就不懂得欣赏《教父》这样的电影”。
厉静觉得,现在影院里能看到的电影还是少,“大片一上映,基本上就占了排片表的70%,以前的好电影或者相对小众、但艺术价值很高的电影根本无处可寻”。
今年29岁的唐千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他平均每个月都要去看两次以上的电影,但他并不关心题材。“我更关注故事情节和拍摄手法,比较喜欢兼有商业片和导演自身风格的影片。像《烈日灼心》《解救吾先生》和《一九四二》,虽然严肃,但我很喜欢看,因为这类片子导演在思想、结构和风格上的投入是噱头电影不能比的,相应的制作水平必然会有一个追求”。
唐千觉得,有些电影“太文艺”,但是空镜头多了会稀释思想性。而说到娱乐影片,能娱乐大众说明导演功力很深,不过,自娱自乐可能无法吸引更多观众”。调查显示,71.7%的受访者会因为关注某个明星去看一部电影。
52.8%受访者看电影为了娱乐放松,31.4%受访者为了获得启发
在严肃题材和娱乐题材电影的选择上,52.8%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会选择娱乐题材电影来放松自己,31.4%的受访者偏向看严肃题材电影以寻求启发,15.8%受访者回答不好说。
依照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知名影评人杜庆春的观察,全世界商业主流电影院里的观众基本都是一样的,他们会为了喜欢的电影类型或者深入人心的形象等因素买票。“但是,发达国家的市场更加细分。很多电影的欣赏需要有良好的电影史和艺术史修养做基础,电影人可能非常热爱,但放在主流院线上可能不会有多少人去看”。
杜庆春认为,卖得最好的前10部电影在全世界也都差不多,都是像《哈利波特》《变形金刚》这样的商业大片。“中国观众还没有发展到那么挑食的阶段,大多数人对待电影的态度,就像在聚餐时喜欢火锅一样喜欢热闹,在选择电影时也会体现出这一点。不仅如此,以后中国的主流观影年龄会越来越低,大概在15~25岁之间,有的院线反馈上来的平均年龄已经是21岁了”。
他还指出,对于产业和资本来说,很多严肃题材的电影不会以商业大片的定位来运作。“因为各年龄段有不同的特点和社会责任。你不能逼迫十六七岁,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孩子到影院里去思考民族饥饿的问题,这种类型本来就应该是三四十岁的社会中坚力量去看的。更细分的市场可能会为这种情况找到新的平衡点。好莱坞的大明星即便是参演严肃题材电影,也是以低片酬来践行社会责任,票房低很正常。像之前《一九四二》这样能卖到近4亿元,已经是超卖了”。
59.6%受访者认为好电影应该讲一个“完整的好故事”
在受访者心中,好电影的标准很多,其中,最被重视的方面就是能讲一个“完整的好故事”(59.6%),接下来是“主题表达真善美”(48.9%),“表达方式注重内涵”(48.6%),“从制作到发行,品质精良”(40.2%)。
此外,“明星云集、演技精湛”(38.0%)、“影片类型新鲜”(34.4%)、“导演个人风格突出”(26.2%)、“关注现实”(22.9%)等也被受访者认为是应该考虑的标准。2.7%的受访者认为,电影里“有鹿晗、吴亦凡、李易峰、王凯、TFboys就行”。
在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石川看来,好电影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因为观众的需求多样化,而市场也应该提供内容风格各异的产品供人选择。“大家热议一些青春片、粉丝电影,其实并不是在讨论影片本身如何,而是因为它占有了过多的市场资源,影院的排片过多,挤占了其他影片的市场资源。这背后既体现了我们市场‘唯票房论’的不成熟,也说明了当前市场对其他类型的电影缺乏包容性,当然,也有当下国产商业片普遍竞争力不足的因素”。
石川认为,要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关键是要建立分众化的市场。只讲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市场不是理性健全的市场,再烂的片子只要有人看,也应该有生存空间。“但是,现在并没有多少影院为小众的片子提供放映空间。而在院线排片上,像贾樟柯说的法国那种任何一部片子的排片量都不能超过三分之一的规定,我们也是没有的。在这个方面不能过多苛责影院,除了要求制片方要提高影片的质量外,关键是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引导市场向健全合理的方向发展,对有美学价值但票房不好的中小成本电影,给予更多空间”。
“另外,分院线发行不同类型的影片,形成错位竞争的格局也会让观众的选择变多。”石川还强调,为这些片子提供上升和流通的渠道,也是为专业人才和有潜力的公司提供成长空间,最终会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本次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 90后占27.0%,80后占47.6%,70后占18.6%, 60后及以前人群占6.8%。
围观: 次 | 责任编辑:
2024-08-22583 人浏览
2024-06-28870 人浏览
2024-06-06784 人浏览
2024-05-23523 人浏览
2024-05-17838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