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影资讯网——为您速递新鲜、有料的华语、欧美、日韩等电影资讯!

阿里影业不用职业编剧 关于IP,土豪的傲慢与偏见

时间:2015-12-02 18:58:42 来源:时光网

    文章来自人间电影指南。

阿里影业不用职业编剧 关于IP,土豪的傲慢与偏见(图1)

 
    比起淘宝排挤京东、恒大抛弃日产这样的全民话题,这两天的“阿里影业不用职业编剧”,就只是一个动静小得多的行业新闻了。
 
    不过,它们基本是一码事:有钱任性的土豪耍完流氓,还得意洋洋撂了一句:“大爷就爱这么玩。”因为,不但土豪自己觉得整片鱼塘(或者说“湖面”吧)都是他家的,而且,事实上,也的确差不多是他家的了。
 
    气炸了影视圈编剧们的事件大致是这样的:始作俑者徐远翔,是阿里影业的副总裁,前些天在天津的一场名为“原创和IP相煎何太急”的论坛上,他透露了两个重要信息——其一,阿里影业不再雇佣职业编剧,而是打算挑选一批网络作家及贴吧吧主,把他们原创的网络文学改编为电影故事,具体形式是让他们分成若干组搞淘汰赛,最后的优胜者的作品,由阿里邀请职业编剧联手改编以投拍成影片。
 
    其二,现在国内电影观众平均年龄是“21.3岁”、有“85%到86%”“来自于19到29岁”,因此,为了迎合这批人的“屌丝购票心理学”(徐副总的原话),做电影必须符合有IP、有明星阵容和有”逆袭“主题三大条件,否则就会“颗粒不收”。(笔者按,“IP”是中国电影圈热门黑话,即“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英文缩写,但时下的意思不但指原创载体本身,如小说、漫画、游戏等,还代表了这一题材已经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受众)
 
    这位徐总的言论一出,特别是这一句“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马上引爆了编剧圈,大小编剧同仇敌忾,纷纷放言“阿里影业,走好,不送”,宣告今后不予合作。等到事情发酵,徐远翔和阿里影业的CEO张强接连出面澄清解释,于是送给各家媒体一条娱乐新闻:阿里和编剧撕起来了。
 
阿里影业不用职业编剧 关于IP,土豪的傲慢与偏见(图2)
 
    有评论认为,徐是话糙理不糙,在写故事的人里面搞擂台,和各大行业的投标、比稿有什么区别?所以,诸多编剧认为圈养写手任其厮杀的残忍冷血,其实言重了。至于赢得”屌丝“的三大卖座要诀,也算是总结得精确,典型如《蜘蛛侠》这样的好莱坞大片,不都是借此成功的吗。

    不过,徐远翔捅开了蚂蜂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这几句话本身,而是他所说的,以及他没有说而又不言而喻地成其为表达前提的种种,代表了当下中国电影业金主们的一整套逻辑:
 
    1.拍电影当然就是为了挣钱。2.拍”IP“电影就是最好的挣钱办法。3.中国观众其实好糊弄——这种充斥着傲慢与偏见的坦率,很令人心寒,不止是不愿谈阿堵物的文人闻之皱眉,而且归根到底,电影诚然是为商品,但毕竟也是艺术和表达,岂能完全只认其经济属性?反过来说,如果法律许可,莫非整个影视行当都应该变成AV产业?
 
    可这就是电影资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简单粗暴又不容侵犯。尤其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各大网络巨头都在进入电影行业,而这些坐拥重金的新玩家,比传统的电影企业更直接、更无情、更相信“让数据来说话”。而所谓的IP,正是“数据”和“用户”,并且,这些IP几乎都是在网络公司的地盘——“网上”——取得了成功,所以,更得到了简直是排他性的推崇。而另一方的“原创”,则成了避之唯恐不及的异端邪说。
 
    然而,IP和原创,压根就不是对立的关系。任何IP,无论是《西游记》,还是《指环王》,都曾是“原创”,都是某个聪明脑袋在某一天,亦真亦幻编排出了故事和角色。实则,中国电影圈的时髦词汇“IP”,在好莱坞体系,就是朴实的“改编剧本”。每年的奥斯卡,编剧奖都分两种,一个曰“改编”,一个叫“原创”,也不分孰低孰高,因为要是能精彩地改编一出莎剧,也是让人敬仰的真本事。
 
    不过回到徐远翔的言论,特别是他事后发表的公开解释(“从未说过只要IP不要编剧,而只说IP和编剧构成剧本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实质上就是把职业编剧当成了技术工人,让他们对现成的IP进行来料加工,换言之,编剧们从前可以是建筑师,但现在在老板们看来,他们只配做建筑工。
 
    这种对“原创”的彻底不信任,最关键的还不是伤了编剧的心,而在于既藐视了大家的智商,又藐视了商业道德——难道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不该是任何一家有追求的企业的本分吗?尤其让人难耐的是,明明是鸡贼、是投机,却还偏偏摆出一副“掌握了核心科技”的嘴脸。所以,“挣钱”当然不是问题,然而,驱动你挣钱的信念,是“活着就要改变世界”,还是“屌丝购票心理学”,高下就立判了。
 
    在这轮IP拜物狂热里,我们的电影公司真正看中的,其实只是过去的原创、今天的IP“有粉丝”,而今天的原创、未来的IP则“没有粉丝”。他们通常是这样辩解的:此乃一种基于成本收益的简单经济理性。但这实际大有问题——“热门IP”的价格经常是天价,而这笔钱,如果变成原创项目的宣传营销经费,未必不能制造出一个妇孺皆知的“现象”(目前全球及我国最卖座的电影,《阿凡达》和《捉妖记》,其实都是缺少明星的非IP影片)。问题的根本其实是,电影公司、特别是这些新进的玩家,他们没法单纯地判断一个无论是原创还是改编的“故事”究竟是好是坏,所以,就像导演杨德昌在《麻将》里愤愤指出的,如今“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每个人都在等别人告诉他该怎么做”,而一旦有了“粉丝”加持的IP,就可以推卸掉最根本的决策了。
 
    当然,这远不是中国的电影公司或互联网独有的毛病。从根子上讲,从球鞋到手机,我们这个“制造之国”,为全世界人民生产了各种丰富得不能再丰富的产品,然而,这其中属于我们自己开发、自己发明的,完全屈指可数。我们不发明、无原创,也不尊重版权,可我们擅长“拿来”,然后“山寨”,最后变成“淘宝爆款”。可悲的是,徐远翔副总裁的言论,并非他个人的妙想天开,而是诚实地说出了这个真相。而就如同我们买不到放心奶粉、上不了HTTP404网站一样,这些真相,真叫人沮丧。
 
阿里影业不用职业编剧 关于IP,土豪的傲慢与偏见(图3)

围观: 次 | 责任编辑:徐元

回到顶部
de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