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评:柏林电影节求变 更关注“个人”世界
《白日焰火》勇夺第64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第64届柏林电影节柏林将金熊颁给了《白日焰火》,它是一部闪烁“黑色电影”光芒的一部爱情犯罪片,呈现了人面对选择需要的勇气。它并没有宏大的主题,柏林电影节也从“世界”转向了“小我”。或者更准确地说,柏林电影节回归到电影本身对个体的观察。
透过大银幕上那些鲜活有温度的角色们,我们能切身体会到,身处各种困境的人们在命运中浮沉,在生活的酸甜苦辣中锻造,他们或许与我们一同呼吸,或者就是我们本身。
在强大的共鸣中,我们看到柏林电影节更“接地气”的方向,改革的坚定。大议题固然值得关注,而那些世界各个角落的小人物们的故事又何尝不弥足珍贵呢?柳暗花明又一村,柏林发现了新视点。
在23部主竞赛单元之中,就可以看出此种倾向。华语电影的三席——《无人区》、《推拿》、《白日焰火》或多或少都与人性千丝万缕;《河的第三边》、《杰克》、《马贡多》、《在空中》和《少年时代》以及《布达佩斯大饭店》和《71年》讲述父子关系。故事千百变化,唯一不变的是父爱如山的真情。
面对老态龙钟的威尼斯电影节与如日中天的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有一种急迫的变革之心,威尼斯电影节因缺乏个性陷入一种疲态,而戛纳电影节手握艺术与商业,如火如荼,柏林电影节的前路又在何方?穷则变,变则通,从本届柏林电影节呈现的气象来看,它已经开始做出了新的变化,即通过电影艺术性的魅力,捧出有才华的导演,赢得更权威的话语权。
英格玛·伯格曼、萨蒂亚吉特·雷伊、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罗曼·波兰斯基和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都以他们的影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巨大成功。那里曾有如此闪耀的战绩。相信以后的柏林电影节会成为更多充溢才华的导演的“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