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影资讯网——为您速递新鲜、有料的华语、欧美、日韩等电影资讯!

游戏改编电影票房多数扑街 靠情怀不能长久发展

时间:2017-03-09 20:47:26 来源:DoNews

游戏改编电影票房多数扑街 靠情怀不能长久发展(图1)

《生化危机:终章》表现尚可

生化危机系列的最后一部电影作品《生化危机:终章》上映10天,票房已经突破9.7亿元。而另一部由著名游戏《刺客信条》改编的同名电影则比较尴尬,票房只有1.5亿元,相距甚远。不论如何,由两部知名游戏改编的电影掀起了新一波对游戏改编电影的热议。

除了少数作品挣钱之外,大部分的游戏改编电影作品难以逃脱高投入低回报的命运。但这依然无法阻止投资者对游戏电影的热情,每年都会有很多国内外游戏厂商或多或少的透露出制作游戏改编电影的信息,如国内游戏厂商网易也在计划自己的手游《阴阳师》大电影。

靠情怀还能走多久

《生化危机6》和《刺客信条》两部根据知名游戏改编的电影,首周末三天拿下7亿多的票房,占据2月24日至2月26日中国内地票房的四分之三。其中,《生化危机6》一部影片拿下6亿票房。但是,值得玩味的是,日本雅虎影评网站上,虽然影迷们给《生化危机6》打出了3.29分(满分5分)这样一个三星评价,但点赞数最多的是一星评价。许多日本评论人认为,改作是生化危机系列中水平最低作的一作,剧情出现不可忍受的矛盾,而好评基本都充满了“情怀风”。

相较于《生化危机》的不温不火,《刺客信条》的境况就更加惨淡了。《刺客信条》自去年年底北美上映后不仅票房扑街,口碑更是受到美国主流评分网站的嘲讽。该作电影制作成本高达1.25亿美元,在美国本土票房却仅为5452.94万美元。目前,海外票房也不过1.5亿多美元,而作为全球第二大票仓的中国对于《刺客信条》也没有很买账。

从模糊的游戏美学出发制作的电影没有意义——一部游戏的特质若遇到其他媒介就瓦解,改编电影就没有意义,游戏改编要有充分的理由。《刺客》电影没能成功部分原因在于它对原作中那种游戏固有的古怪特质和风格表现出“愚忠”。那就是“原作党”游戏粉丝没有得到满足,普通观众也看不懂剧情,两面不讨好,两边都不买账。

可以说,《刺客信条》游戏的取胜之道,恰恰在故事的宏大与完整,新奇的“历史戏说”,满足了大众的猎奇心理。反观《刺客信条》电影,却为了能在100多分钟内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失去了对历史“阴谋论”的大胆假设,使得影片的格局变得狭隘,因而失去了吸引“原作党”的最大魅力。

无法改变的扑街模式

抛去游戏情怀的元素,游戏改编电影一直被诟病剧情之间的割裂与脱离。《生化危机6》在中国影市的票房被看好,但该片不但在美国遭遇恶评,上映一个月票房也只有2600万美元,远不及该片在中国上映首日两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据IMDb数据显示,游戏改编的电影评分普遍不高,平均分数大多在3到5分之间,得分最高的是2002年的《生化危机》,获得了6.7分;最低的是2003年《死亡之屋》,仅为2分。然而,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1993年根据《玛丽兄弟》游戏改编的真人电影《超级马里奥兄弟》上映后遭遇票房惨败,这20多年来好莱坞出品的“游戏改编电影”也多次遭遇票房口碑失利。只有2001年由安吉丽娜·朱莉主演的首部《古墓丽影》在美国拿下超过1亿美元票房,才一改此前“游戏改编电影”在市场上遭遇的惨状。但是,此后电影市场上还是没有出现太多成功的例子。

去年上映的《魔兽》,作为一部由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游戏改编的电影,从立项以来就受到持续不断的巨大关注,然而这部电影在上映后,在美国只收获4700万美元票房,口碑迅速下滑,影片的剧情线索被人诟病,角色塑造马马虎虎,全片除了特效之外亮点贫乏。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影市场为《魔兽》贡献了全球总票房的半数,即14亿人民币。

游戏改编电影的路在何方

长久以来,游戏一直从影院吸取灵感,体裁、叙述风格、动作造型,这些围绕游戏互动机制而建立起来的讲故事基本元素。在游戏中存在着某些即使剥去游戏体验仍然值得保存的东西,因为电影首先失去的就是游戏体验。

原作的灵魂是最吸引观众的部分,也是IP的价值所在,必须保留。改编作品保留了原著中的精髓,是对作品较好的尊重,也是赢得粉丝的前提。对于游戏改编电影来说,普通观众希望看到的是一部精彩的电影,“原作党”希望看到的是一部延续了原作精神的新故事。

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两大电影市场,而游戏改编电影在这两大电影市场的表现,也证明了游戏改编电影的情怀消费并不能一直有效。游戏改编电影在北美电影市场遭受的最大批评是“剧情俗套”,电影厂商们总想靠一个IP获取更多的利益,但消费粉丝的“情怀”,对于电影制作而言不是一条长久发展之路。

围观: 次 | 责任编辑:

回到顶部
de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