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影资讯网——为您速递新鲜、有料的华语、欧美、日韩等电影资讯!

影院经理起底中国电影票房黑幕 440亿票房可能45亿都被偷了

时间:2016-01-21 00:27:43 来源:时光网

  201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一片欣欣向荣之态,总票房达到 440.69 亿元,创造了近几年来最好的成绩。与此同时,2016年一月的中国电影市场发生了一件大事:广电总局电影局开了场会议,说要重拳整治偷票房等市场乱象。
 
  这说明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茂表面之下,实则乱流汹涌。作为普通观影者的我们,也听闻过偷票房、买票房等词,却不甚了解其背后黑幕。Lucky酱的朋友W姓先生,是一名负责排片的影院经理,他向我阐述了各中秘辛,经得同意后整理成文,如下。
 
利字当头:中国电影发行体系与分账体系
 
  要说偷票房和买票房的细节,必须先科普中国电影的发行体系和分账体系。市场上的玩家有三位:出品方、发行方和院线。
 
  出品方生产电影;
  发行方负责做拷贝、排档期、和院线谈判签合同等发行工作;
  院线也好理解:很多城市都有万达影院,他们都属于万达院线旗下,国内院线排名前几的大玩家中,万达第一,中影星美、上影联和和广东大地等院线紧随其后,影院排片的工作,便是由影院经理来做的。
 
  那这三方是如何对票房收入分账的呢?
 
  假设我们买了一张 80 元的电影票,这 80 元是这么分配的:80 元的 5%(折合4元)作为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3.3% (折合 2.64 元)作为税。
 
  除去4+2.64=6.64元上交给国家的,剩下来的 73.36 元,则由片方与院线按照 43:57 的(主流)比例分账。也就是说一张 80 元的电影票,出品方+发行方可以拿 31.54 元,院线可以拿 41.82 元。
 
  我做了一张图,分析一部 10 亿票房的电影,是如何分账的:
 
影院经理起底中国电影票房黑幕 440亿票房可能45亿都被偷了(图1)
 
  由此可见,一部电影的票房,除去必须上交给国家的部分,剩下来的就是片方和院线分账。虽然有约定好的分账比例,但逃不过一个「利」字,院线为了更多地获利,便有了「偷票房」之举。
 
440亿 中国电影票房,可能 45 亿都被偷了
 
  这边广电总局刚刚开会说要整治偷票房的乱象,那边各大门户新闻出的报道里,援引了业内人士的说法:2015年 440 亿的中国电影票房里,至少 45 亿都被影院偷去了。
 
  这意味着,电影片方可能损失了应有的利益。如果用简单的一句话来阐述偷票房:影院用非正常手段,偷取了片方应得的分账。
 
  前面说了,一部10亿票房的电影,出品方+发行方应得的分账是 3.94 亿。这时候如果影院通过一系列手段,将实际票房降低到 8 亿,那这被雪藏的 2 亿票房,就由影院独享,而无须和片方分账了。
 
1、初级偷票房手段:手写票/无票入场/废票入场
 
  这是影院雪藏票房的诸多手段中,最初级的几种。解释一下废票:就是前面观众用过的票被影院拿来重复用。
 
  微博上时常有人晒手写票根,怀疑自己支持的影片被偷票房了。比如下图便是观看《大圣归来》的微博用户所 Po(图片来源见水印)。
 
影院经理起底中国电影票房黑幕 440亿票房可能45亿都被偷了(图2)
 
  当然不排除影院的出票系统发生 bug,无法正常出票,所以临时采用手写票。但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微乎其微,如果某影院常年累月发生手写票/无票入场的情况,便可以断定偷票房无疑。
 
  作为支持电影的观众,如何应对?遭遇了手写票时,可以要求影院必须出机打票。但是不是这样,就避免了偷票房的行为了呢?非也。
 
2、偷票房中级手段:结构票
 
  正如前文所述,手写票是偷票房手段中最初级的一种。现在发行方多采取监察手段,手写票这种手段容易被发现,更高级一些的手段流行开来:结构票。
 
  什么是结构票?
 
  举个例子,发行方一般会和院线约定一部电影的最低票价,我们这里假设 A 电影的约定最低票价是 30 元。实际情况中,肯定不会按最低价卖,而是按照市场行情定价。假设一部电影,影院根据实际情况把票价定在 70 元。如果观众买了一张 70 元的电影票,那么这 70 元都是要与片方分账的,影院便无利可偷。
 
  于是影院想出了这么一个方法:捆绑套餐。
 
  影院另卖一个 80 元套餐:电影票+爆米花+饮料。80元中的30元,被算作电影票房(30元已是最低票价),省下来的 50 元,全部算作爆米花和饮料的收入。
 
  这样对影院有什么好处?爆米花和饮料的收入,是不需要和片方分账的,统统归入院线的口袋。
 
3、偷票房高级手段:双系统
 
  为了获利,中国人的智慧是无穷尽的。现在有一种比捆绑套餐更高级的偷票房手段正在流行,那就是影院采取记账、报账双系统。
 
  报账系统与国家票房监控系统联网,我们和片方获知的电影票房都是从这套系统中来。而另一套票房系统则是影院私自设置的记账系统,同样可以出机打影票,但票房却被影院自己私吞了。
 
挪票房:移花接木,瞒天过海
 
  前面说的偷票房,主动方都是院线,那会不会存在片方/发行方与院线合谋,偷挪竞争影片票房的情况?
 
  这种挪票房的情况也不少见。前面说了,主流的分账比例是院线拿 57%。片方与院线合谋偷挪票房,关键便是在这分账比例上。
 
  假设现在有两部电影同时上映:A电影和B电影,A 是进口大片,B是国产大型青春偶像励志爱情片。
 
  B 电影的片方自知:论对观众的吸引力,自己比不上 A 电影,便与院线私下商议:你把 A 电影的票房挪一部分到我们的票房上,我给你返点。通过返点等手段,片方主动降低自己的分账比例,从而鼓动院线帮其偷挪票房。
 
【小剧场】
 
  院线表示:同样是卖出 1 亿元的电影票,把其中的一部分挪给自己分账比例更高的电影,便能赚得更多。
 
  与院线合谋偷挪票房的 B 电影表示:虽然分账比例低了,自己可能赚了也可能不赚,但至少票房是(虚)高了啊!票房高了,可以影响后续观众的观影选择,也更受资本青睐,这好处,一言难尽啊~
 
  被偷挪票房的 A 电影表示:我也是日了狗了。。。
 
  除了这一种主动谋求利益为出发点的挪票房,还有一种无奈之举的挪票房行为:那就是对于一些弘扬社会主义正气的主旋律影片,各影院都有放映指标。但是没人买票看啊,咋办?从其他的卖座电影偷偷挪一点过去呗。
 
  这种情况下,被偷挪票房的片方即使发现,也只有敢怒不敢言。
 
片方的手段:返点、买票房
 
  如果说偷票房是院线与片方争利,那么不同电影片方之间自然也存在竞争关系。
 
  电影比不过人家?没关系,如果你是阅读本文的片方,且按下文的操作手册行事,保证你压倒竞争对手。
 
  返点是打压竞争对手最常用的手段。主流观众的观影选择很容易受院线排片的影响,如果片方与院线商定,只要你提高我的排片量,我就给你返点,这样你就能获得更高的分账。
 
  2013 年《小时代》上映时,圈内人士朱三卫就曾在微博上曝光了片方与院线达成的的返点协议:
 
  影片上映首周,片方花钱在众多影院大量买票包场;影院排片达到 40% 给影院一个点,45%给影院两个点。能规矩点不?不论影片好坏不能在市场上正常走一遭吗?
 
影院经理起底中国电影票房黑幕 440亿票房可能45亿都被偷了(图3)
 
  至于买票房,也是为了获得高排片量和好排片位。
 
  还是前面的例子:A电影和B电影同期上映,那么他们都想争夺周末下午这样的黄金场位。院线把这个片次排给哪个电影,那片方就能占得先机。
 
  于是 B 电影就与影院商量,这几场我都包了,我买所有座位一半的票。对于影院来说,片方自己掏钱包场,可以保证自己的上座率,最终自己的获益更大。对于包场的 B 电影来说,虽然花了钱,但是自己获得前期的高票房和高关注度,在后续的票房竞争中占据先手。
 
垄断时代的产物:做假场刷票房
 
  不同于好莱坞的反垄断,国内市场上很多电影集团实现了制片、发行和放映的三位一体式垄断。比如思聪老公的万达,比如《捉妖记》的投资方安乐。
 
影院经理起底中国电影票房黑幕 440亿票房可能45亿都被偷了(图4)
 
  《捉妖记》被质疑的地方,主要的是作假场刷票房。
 
  知乎上有网友贴出了一些《捉妖记》刷票房作假场的证据截图,一场电影 10 分钟便放映结束。
 
影院经理起底中国电影票房黑幕 440亿票房可能45亿都被偷了(图5)
 
影院经理起底中国电影票房黑幕 440亿票房可能45亿都被偷了(图6)
 
  安乐公司也曾对此做出过回应,为公平起见一并贴在这里,大家自行判断。
 
影院经理起底中国电影票房黑幕 440亿票房可能45亿都被偷了(图7)
 
 
  我们在这里不对《捉妖记》是否刷票房下定论,只探讨电影垄断集团刷票房的可行性与成本。
 
【lucky酱的脑中小剧场】
 
  假设我开了一家电影公司,旗下有制片公司、有发行公司、还有院线。我们投资拍的一部电影,现在想要冲击年度票房第一,但是估摸着还差三亿票房,咋办?
 
  开假场、刷票房呗。反正大多数的钱都是从我的左口袋出,右口袋进。
 
  成本是多少?假设要刷 3 亿元的假票房,那么我只需要付出 3 亿 * 8.3%= 2490 万元的成本。这 8.3%,正是前面所说必须上交给国家的电影发展基金和税。
 
  花了小成本,得了大名声,这是垄断电影集团的选择。
 
  健康的市场可以造就出更多更好的国产电影。监管层面,法律法规要尽快完善。从个人消费者角度而言,拒绝手写票、支持好电影、多转发真相贴等,都是贡献自己一份力的有效手段。

围观: 次 | 责任编辑:

回到顶部
de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