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
芦苇,第五代导演的“御用”编剧,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艺谋的《活着》、叶大鹰的《红樱桃》等经典华语电影的剧本都出自他一人之手。他根据《狼图腾》改编的电影剧本,正由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拍摄。昨天,芦苇写的《电影编剧的秘密》在百老汇电影中心举行新书首发式,等待签名的读者排起了长队。“中国第一编剧”果然名不虚传。
芦苇上台,言简意赅。一句“我要说的都在书里”代替了侃侃而谈。当一位年轻人说自己“想要创作剧本,需要做些什么”的时候,他就给出了三个字的建议:“去写吧!”芦苇接着重复了一遍:“成为一个好编剧非常简单,就是去写吧。”
《画皮2》导演乌尔善现场坐在前排,不时和芦苇“咬耳朵”。“这本书里面不单是秘密,而且全都是干货。虽然是一些常识,但却是中国电影最缺乏的常识。比如价值观、类型的技巧。”乌尔善说,“一般的编剧大师都得谈点什么人文情怀啊很虚的东西,可是我看第一页的时候,芦苇老师就在谈电影背后的规则,那就是类型的技巧。”
和乌尔善一样,导演陆川也是“看芦苇的电影长大的”。陆川说自己曾经和不修边幅的芦苇聊过一次四个小时的天,那时的芦苇“衣服破着洞,两只脚的袜子还不是同一个颜色”。陆川说持续的聊天中发现,芦苇对电影的看法全部都跟自己不谋而合,只有芦苇对自己电影的批评,陆川无法接受。发布会上,陆川在台上拿着话筒,跟台下的所有人说:“现在我再去想,原来他说的都是对的。我很幸运,在还没有变得越来越狭窄的时候,遇到了他。
现场有读者直问芦苇,为什么近些年一直没有作品,他笑说:“陈可辛找我来写剧本,《等待》,根据哈金的小说改编的剧本,我写完到现在已经13年了,一直没立项,不能拍。我可能是背运了,总碰到这样的事。还有一种原因,我写了七稿,写了五年的时间,可谓是呕心沥血,但是导演没有用,用的是他的剧本,我就没有办法了。”
现在,他完成而未投拍的剧本还包括陈可辛约写的《等待》、吴宇森约写的《赤壁》以及《白鹿原》(王全安版电影未采用的剧本)等十数部;芦苇说,电影编剧是个比较被动的职业,“有的时候当编剧很烦人的,精神必须要超常的坚强。”
秘密一:张艺谋《英雄》之后“暧昧不清”
陆川看完书最大的感叹是:芦苇真敢说实话啊。“他太大胆了。做电影的都知道,一旦你进了这个圈子,就不敢说实话了,变成‘沉默的一代’了。”陆川说,“我看完书就想,他这将来是不想混了吧!”书中有不短的几段,正是芦苇批评陆川的电影《南京!南京!》和《王的盛宴》,措辞严厉,直指要害。不仅是年轻导演,对于自己同辈的、甚至成功合作过的几位名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王全安等,芦苇批评起来也毫不留情。“跟我合作过的导演,我对他们有观察、有了解。第五代导演有两个致命的问题,第一不太会讲故事,第二不太懂表演。”芦苇说,“在故事叙述上,中国导演最棒的就是第二代。”
芦苇眼中的张艺谋算是第五代导演中非常会调教演员的。“张艺谋是对表演下功夫的人,他做过演员,他认为我们的演员表演普遍不行。”当年在《大红灯笼高高挂》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后,张艺谋拉住他,彻夜在酒店讨论这部电影的失误。“我们俩加起来能总结出三十多条缺点,能坐下来认认真真数落自己的长短,当时我的感觉就是,这个人前途无量。”而在芦苇看来,张艺谋自《英雄》之后的电影,价值观出了问题,“暧昧不清,让人疑虑重重”,他评价《金陵十三钗》是“技术一流,艺术二流,乍看尚可,不能细究。”他说《山楂树之恋》,“淡而无味”,是一部“胶片拍的爱情电视剧,感觉不到电影的分量。”
芦苇认为陈凯歌在《霸王别姬》后开始自满
秘密二:陈凯歌“别姬”之后“开始自满”
芦苇看来,陈凯歌是个“非常有诗意的人,对许多东西都很敏感”,两个人合作的《霸王别姬》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为彼此取长补短,互补了彼此的缺陷。在他看来,陈凯歌的不少电影都“充满了剧情缺陷”。“他不懂情节片的结构,没有受过训练,”芦苇这样评价陈导最新的电影《搜索》:“结构不完整,情节不合理,人物支离不全,价值倾向游离不定——这是老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芦苇甚至直言,陈凯歌在《霸王别姬》之后开始自满:“他的创作状态在这之前和之后是判若两人的。当时他很有激情,判断力很敏锐,之后多的是精细筹算与自负自满,而品格的灵气却离他远去了。”
芦苇表扬李安,认为李安的电影“料给得很足”。他拿最近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举例说:“李安的电影类型清楚,这是我们的导演望尘莫及的。我们的问题是基本内容缺位,方方面面都在偷工减料。”他批顾长卫的《孔雀》和《立春》,说导演“真的不了解底层人,真正的人性是善恶交织”,而顾长卫电影里“人物扭曲失形,有一种病态的卑贱感。”
芦苇拿冯小刚的《一九四二》和王全安的《白鹿原》这两部沉重的史诗级电影做对比。他认为《一九四二》的叙事技巧上还有待改进,线索太多,冲突分散,但是“可贵的是有文化坚守的品质”。而他对《白鹿原》则近乎讽刺“假充‘土地’、‘民族史诗,’实为炕上的色情剧”。
链接:芦苇电影之路
1950年生于北京,长于西安。1976年入西影厂做绘景、美工。
1987年改编《最后的疯狂》。而后创作《疯狂的代价》、《灯影春秋》、《九夏》、《黄河谣》、《黑风景》、《秦颂》、《桃花满天红》、《红樱桃》、《西夏路迢迢》等剧本。改编《永失我爱》、《一地鸡毛》、《霸王别姬》及《活着》电影剧本。
1995年,他执导影片《西夏路迢迢》。2004年策划、编剧《图雅的婚事》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编剧写作指南
《电影编剧的秘密》一书以对话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电影编剧的技巧。与芦苇对话的是作家、学者王天兵。芦苇和王天兵像聊天那样,一边回溯芦苇的成长经历,一边讲解编剧技巧,品评中外电影。其中既有普世的编剧法则,又有实战教训,有对电影经典的案例分析,还有芦苇对自己职业生涯重要作品逐一进行的技巧分析,是近年来唯一一本由中国编剧撰写的写作指南。
书中部分内容曾发表在《读库0804》,当年即引起很大反响,不但使该期杂志加印,而且电子版在网络上流传至今。新书除了收入《读库》曾发表的谈话外,还增加了一次全新的谈话,全面补充了前几次谈话的不足。作为创作示范,书中还附有作者从未发表的电影剧本《赤壁》全文及芦苇近年访谈集萃。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书评家梁文道介绍:“芦苇跟王天兵谈编剧的心得,我建议所有写文章、做创作、尤其是搞电影的人都应该看一看。”
围观: 次 | 责任编辑:admin
2024-11-20964 人浏览
2024-11-20692 人浏览
2024-11-20945 人浏览
2024-11-20793 人浏览
2024-11-20635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