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春刀》的弹幕放映遭遇冷场
8月7日,《小时代3:刺金时代》弹幕场承办方雪人电影又与首日上映的《绣春刀》合作,举办了一场弹幕放映。而《秦时明月3D电影龙腾万里》也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启100场弹幕版放映。虽然在记者采集的院线人士意见中,几乎都对弹幕电影的普及发展并不看好,但“弹幕”的大银幕之旅仍在继续,记者也亲身体验了《绣春刀》弹幕场。
【弹幕电影暴露隐忧】
脏话登银幕、言论与电影无关、影响首轮观看、场次未做标识
开场前,影厅门口的工作人员会给每位入场观众发一张小纸条,详细说明在现场发弹幕的使用方式,记者用手机连上影厅内的wifi,登陆主办方设置的网页,在观影过程中发布弹幕内容。
此前《小时代3》弹幕场有观众反映网络连接出现问题,不过这一情况在《绣春刀》弹幕场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据雪人电影创始人汪浚介绍,《小时代3》弹幕场的网络承载设计是200人,但现场有260人,超出了负荷,于是在《绣春刀》场他们将承载量增大到了400人,就变得绰绰有余。经过记者试验,发布弹幕的速度非常快,延时仅为1秒左右,基本让观众享受到了“实时吐槽”的快感。
不过,《绣春刀》情节工整,漏洞不多,线索也比较复杂,还有炫目的动作戏剪辑,很多观众和影评人都认为该片并不适合做弹幕。而从现场效果来看,该片也是“槽点”有限,弹幕并不密集,最多也不过四到五行。相反,弹幕还影响了一些观众对剧情的理解,有观众发弹幕表示“因为弹幕,自己看了三四十分钟了,都不知道剧情在讲什么”。
而在弹幕内容方面,也不仅仅局限在对影片的吐槽评论,有观众甚至将弹幕当作了交际平台,发布如“几排几座的美女(帅哥)结束后别走”的内容,趁机表白、征友。更有一些人发不文明语言,或者打广告。因此,承办方会让管理员打出提醒字幕,并设置一些敏感词用星号代替进行屏蔽。但屏蔽词也会偶有错漏,如记者想打片中演员朱丹的名字,但“朱丹”二字总是显示“**”符号,不明所以。
另一个问题在于,《绣春刀》弹幕场没有在影院售票处和第三方售票出口进行标识,有部分观众以为是普通场次买票入内,结果发现是弹幕,严重影响了观看,或许因为不喜欢弹幕形式,有少数观众选择了中途离场。
【质询弹幕电影隐忧】
8月7日,导演何平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对弹幕电影的担忧:“电影作品在影院放映前提是电影作者授权公开的视听作品的完整呈现,任何发行放映机构无权在作者未许可下在银幕呈现上添加与更改;如果此放映泛滥,建议导演及著作权法规定的影片作者们在与制片人签约时明款规定出‘弹幕’放映必须经过作者许可的条款。”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贾樟柯甚至是《绣春刀》主演张震的认同。
记者采访了《秦时明月》总导演沈乐平、弹幕电影承办方雪人电影公司创始人汪浚,请他们进行回应质疑并探讨弹幕的未来发展可能,也邀请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的姚克枫律师在法律层面进行解读。
弹幕放映经过版权方同意,则不涉侵权
记者:在电影院进行弹幕放映需要经过审批吗?有没有版权方面的问题?
沈乐平:《秦时明月》弹幕场是片方自己发起,并与电影院合作的一种模式。
汪浚:雪人电影的弹幕场是片方委托或者授权我们做的活动,我们是承办方。由于还在起步试验的阶段,目前还没有特别正规的所谓签约这一流程,但一定在各方面都有过沟通。
姚律师解读:法律上没有禁止这种行为,影院可以利用自己的空间进行这样的放映活动,只要经过版权方的同意,就是合法的,如果没有经过版权方的同意,就会存在发行方和影院的合同违约的问题,因为弹幕出现在影片的内容上,破坏了版权作品的完整呈现。
弹幕内容有审核机制,违法言论只追究发言观众
记者:弹幕上出现脏话、人身攻击,甚至敏感内容时怎么办?如果出现严重情况是否会构成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沈乐平:我们和一般网站、贴吧论坛都一样,有审核机制。我们的弹幕有两道内容过滤,第一道是智能过滤,是用电脑帮我们过滤敏感词,但电脑无法过滤格式复杂的敏感内容,所以需要第二道人工过滤,由内容编辑人为地排除敏感词。所以整个审核机制完成,弹幕上墙会延时五到十秒。因为我们的观众大部分是青少年,所以这方面把关更严格,也咨询过相关法律。
由于我们的弹幕场是由观众发短信投影到墙上,所以观众的手机号是可查的,如果审核真的出现漏洞,有人发布了非法信息上墙,我们也能及时撤回和删除,并且通过手机号也能追究到责任人。
汪浚:我们有敏感词的词库,这个词库也会一直扩张,凡是不文明用语、商家广告、人身攻击,我们都会进行自动屏蔽,管理员也会及时提醒观众注意文明。至于严重情况,我们这几次测试都没有发现,一般网站上也有可能会出现言论事故,都会有审核。我们这种自动审核,弹幕延时不超过1秒。
姚律师解读:在弹幕场放映过程中,如果有人发布违法言论,公安机关追究的不是主办方,而是发布信息的个人。主办方没有义务阻止这种情况,但有义务删除不当言论。至于言论违法的界限,需要公安机关来界定,基本上,如果量特别大、通篇都是,或是性质严重、引起在场震惊的,就会构成违法。取证也不困难,首先公共场所的人证非常多,其次从技术上也能追究到发信息的人。
记者:观众在弹幕上约会交友,发布内容与电影无关,需要进行屏蔽吗?
沈乐平:只要是正常的心情、影评、吐槽以及合理的社交,都可以正常发布,非法言论、人身攻击和广告会被屏蔽。
汪浚:弹幕的功能也还在不断挖掘中,一些与电影无关的内容,如果是社交行为,只要不伤害大众就可以宽容出现。
弹幕场售票时应进行特殊标注,否则侵犯消费者权益
记者:影院和主办方是否应该在售票时对弹幕场进行特别标注?弹幕场的剧透问题、观众席手机屏幕闪亮,一定会对观影体验造成影响,如何解决?
沈乐平:我们用的是手机短信上墙形式,观众仍然可以正常地在大银幕观看电影。其他的弹幕形式是源于视频网站,但视频网站上的观看大多是免费的、二轮的,而在电影院买票观看,观众有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我们不可能要求观众看过一遍再来看弹幕,所以,我们的形式可以让观众同时具备两种体验,既能正常看电影,又能玩实时评论。如果以后再做其他的弹幕电影,我也是会选择手机短信上墙的形式。
接下来我们要做弹幕场,一定会和影院、购票系统要求注明哪些是弹幕场,进行充分沟通。而且我们弹幕场的票价与普通场不同,会略贵一些,所以观众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如果观众对观影体验有要求,需要百分百的投入,他们可以选择普通场。
汪浚:剧透以及手机屏幕亮,在弹幕场出现在所难免。观众如果不喜欢这种形式,可以不进入这样的场次观看,观众有挑选的权利。当天《绣春刀》弹幕场向公众售票,但没有标明弹幕场,使得部分观众有观影落差,这方面的责任我不知道应该追究谁。但未来,我们一定会提醒主办方和影院,要告知观众这种场次是弹幕场。
姚律师解读:必须标明特殊场次,否则是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小时代3》弹幕放映专场
【回应弹幕争议】
弹幕电影扩大观影族群,满足娱乐需求,探索互动电影未来
记者:有的电影不太适合做弹幕场,也有人认为只有烂片才适合做弹幕场,你们怎么看?
沈乐平:我们的弹幕是由创作者发起,与观众共同交流、狂欢的方式,观影气氛很好。过往我们看电影都是一种单向传达,看完后才去网上发评论,但我作为创作者,可以接受观众在看电影时现场评论,这样主创与观众是完全平等的。因为作品出来后都会被评论,无论在场内还是场外,本质上没有区别。
汪浚:《绣春刀》是片方中影授权我们做弹幕场的,并非我们发起,中影或许是出于营销考虑,以及一种实验上的考虑。从现场反应来看,有一部分用户确实不喜欢,但也有不少会玩弹幕的用户也玩得很爽,制造了一些笑点。我觉得放映内容本身确实得有挑选,动作电影、主打大场面的电影、严肃题材电影都不太适合。
记者:业内人士对弹幕场的争议,以及何平导演拒绝这种形式,你们怎么看?
沈乐平: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就是随时在线,做什么事都会在线发内容分享,这就是现状、生活中的实际状态。平时大部分人的文明观影也就限于把手机铃声关掉,当电影特别精彩时,大家当然会专注,但当出现一些搞笑情节、或是“尿点”的时候,大家就容易吐槽,就会看手机。这也是弹幕场会出现的现实条件。
一些业内人士对弹幕的反应太大了,弹幕场如今在全国场次的比重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而且观众有选择不看弹幕场的权利。很多创作人觉得作品是个人的东西,观众喜欢不喜欢放在第二位,我尊重和理解他们的选择,但他们对弹幕的理解可能有片面。艺术创作的作品,进入市场后就成为休闲娱乐的消费品,看电影是年轻人休闲的一种方式,弹幕场是为了给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休闲娱乐的体验,也给了影院做观众细分的机会,扩大了影院的观影族群,这都是比较积极的。
汪浚:新鲜的事物总会有人赞成或反对,弹幕的发展趋势很明显,以90后为代表人群的吐槽文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视频网站、手机、app都在跟进。目前的影院主流还是中年人为主,90后还没有建立计划性观影习惯,弹幕电影的出现能吸引这部分人群,这是整个行业需要考虑的。
一些导演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做成弹幕场,这没有问题,我们也不会未经同意来做这件事,我们只提供承办和技术搭建。
记者:弹幕场目前的单场成本是多少,如何盈利?
沈乐平:我们之前弹幕场的巡回点映成本在1000到2000元左右,之后100场开起来,设备减少移动的成本,可以控制在1000元以内。弹幕场的票价会比普通场略高一些,普通场如果是50元,那么弹幕场可能在55、60元左右。
汪浚:《小时代3》弹幕场整套设备的系统构建是10万,如今设备可以重复使用,单场除了人工费用和现场操作费用之外,就没有额外成本了。由于我们是承办方,只收取承办的费用,售票的收入是片方与影院去分。
记者:弹幕电影未来会有什么发展方向?你们会怎么做?
沈乐平:弹幕电影看似是个商业噱头,但其实对互动电影是一种探索,如果进一步追寻互动电影能达到的高度,这个意义会很深远。首先弹幕是一种意见表达,可以产生一个投票的结果,未来当我们看电影时,对情节有一些纠结时,可以做出投票选择,也许到那个时候,同一个观众在不同的场次看到的电影就会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把游戏的思维搬到了影院中。
汪浚:我们的工作从没有违背过市场的规则,我们更关注的不是实验方式和效果,而是用户需求,用户有这样的需求,本身是值得大家关注的现象,我们确实是开辟了一种观影模式,但背后是用户需求在推动,用户去影院观影有很强的社交需求,也有兴趣共鸣的需求,弹幕就可以解决。之后我们还会继续做观影活动的体验创新和模式创新,梳理和集中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