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海外市场表现疲软 内容和渠道是元凶
去年很多国内拿下高票房的影片在国外都遇冷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2013年电影市场数据显示,全国电影票房217.69亿元,而海外的票房及销售总额仅为14.14亿元,海内外电影票房冰火两重天的表现。国外市场对中国类型电影的评价一般,中国类型片市场尚不成熟,国产类型电影依然主打动作片和功夫片,其他电影类型缺乏吸引海外观众的有效因素。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表示,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国文化的浓缩,美国文化之所以能“侵略”全球,很大一部分功劳归功于好莱坞影片。目前正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关键时期,若电影出口顺利有利于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递。
内容和渠道是导致国产电影在海外市场疲软的两大主因。事实上,国产电影在从最初的选材环节开始就受到了较大制约,政府对电影的题材监管严格,一些能够真正反映现实社会状态、价值观但又违反中国主流观念的内容很可能被要求删改。这导致国产电影只能“带着镣铐跳舞”,其创新性和可观性大大受挫。此外,市场较为浮躁,电影内容被票房绑架。近年电影行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资金纷纷涌入,对于投资者而言,快速、高票房才是重中之重,在这种环境下电影质量呈下滑趋势。。
2012年、2013年电影票房呈爆发式增长,但却难以找出几部真正经典的电影。一些口碑非常差的影片反而票房极高,如《富春山居图》、《小时代》等,这些电影的高票房纯粹靠炒作。内容方面不占优势的电影在宣传环节进行“狂轰滥炸”,虽然票房也能获得良好表现,但是这类电影经不起时间考验,难以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在中国能凭借宣传取得高票房,在国外未必行得通,必须有内容的支撑才行。渠道是国产电影在国外市场“折戟”的另一大原因。当前我国在国外的发行实力较弱,发行对于影片的票房有重要作用。若发行不到位,将难以引起观众进影院观影的兴趣。
国产电影欲占领国外市场必须强化内容环节。目前国内电影市场上的媚俗氛围较浓,制片方不惜为了迎合观众口味而降低艺术水准,这极不利于国产电影的可持续发展。虽然了解市场偏好非常必要,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已经成为今后影视制片的必要手段,但是媚俗只是在肤浅地讨好市场,其仅把观众的偏好元素进行简单堆积,没有做深入处理,传达出来的不过是快餐式文化。国外电影也会事前做市场偏好分析,但其了解到观众偏好后,会对尊重事实、还原事实,对偏好进行深层次探析。
此外,注重国外市场的电影渠道。万达收购AMC为国产电影在国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AMC是北美第二大院线,拥有347家影院,共计5048块屏幕,除了美国、加拿大,在英国、法国、中国香港等地区都有影院。而且其拥有的影院集中在北美大型城市中心地带,拥有北美票房最多的前50家影院中的23家。院线是决定影片放映的重要环节,若AMC今后对放映国产影片有一定“优惠”,将有效提高中国影片在海外的影响力。但是院线排片也是根据观众的需求而定,若在发行环节不能引起海外观众的较大兴趣,即使排片率再高,放映时间再长,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影视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电影产业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了电影大国,但是离电影强国仍相距较远。现阶段,中国电影需求旺盛,但是国产电影质量不佳,好莱坞对中国市场这块“肥肉”虎视眈眈。国产电影必须奋起反击,在赢得中国市场的同时向海外市场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