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档高票房破纪录,评论纷纷归因于电商的推销助力
2014年3月8日,依靠某两大电商的介入,中国电影市场以1.33亿票房创下“三八档”多个票房纪录。
严格来讲这种电商和终端的合作,只是短暂刺激市场的消费欲望,但在模式上并无太大创新。电影市场的繁荣还是要依靠好的电影,更准确地讲,是数量足够多的好电影。
严格来讲,“三八档”都不能算个档,档期都是伴随着假期而来,起码要像清明节和端午节三天的假期。“三八妇女节”并非法定假期,只是今年恰逢周六,或许才让电商想到这出促销大戏。
首先来看促销数据:对比去年和今年3月8日,票房从6000万变成1.33亿,高达121%的增长率。
但需要厘清的是:去年“三八”为周五,今年为周六。中国电影市场普遍规律是周六票房比周五票房高30%-40%;另外由于银幕数逐年增加,今年放映场次的增长率约44%。
将这两个前提条件去除后,两大电商对票房的拉动效果就要下调一个等级。即使是这样,今年3月8日当天人次的增长还是要高于场次的增长。说明电商们的低价策略,让更多人在这一天走进电影院。
再看促销方法:根据报道,其中一家电商“在全国八大城市300多家影院,以大概35元的平均票价,提前包下了有200万观影人次的场次,提前锁定全国7000万票房。”
这家电商再将电影票以3.8元每张卖给网友,也就是说他们为每位观众支付30元看电影,本质上和企事业单位买团体票赠送给员工和客户没区别,只不过运用了移动支付手段。于是乎,3月8日票房大跃进还是薄利多销的老路子。
这一次电商促销让电影院暂时赚了人气,票房增长之外爆米花也多卖了点,但对影院经营模式帮助不大。
倒是电商用请观众看电影的由头,推广了其移动支付模式。电影院在3月8日当天吸引到更多的观众,但3月9日立马“打回原形”,周日全国总票房迅速跌到6920万,比周六下跌将近50%,在平常周末这个跌幅只会在25%到30%左右。说明什么,票价低我就来看,票价回升我就不来了。
电商的钱也是会烧完的,他们不可能一年到头请老百姓看电影。电影院提高经营效果的最好方法还是—扩大固定观影人群,也就是影迷数量,提升观影文化。让影迷变多,最直接的方法是好电影,更多的好电影。
关键问题来了,国内观众能看到的好电影一直不多。比如今年奥斯卡9部最佳影片提名,只有《地心引力》一部在国内上映过。
即使不谈好电影,绝对电影数量国内市场也是不够的。2013年国内上映影片数305部(进口片50部左右),相比较往年,观众选择度大大增加。
但对比国外市场,选择范围还是略窄。以近邻日本为例,2013年该国上映1117部电影(进口片526部),连香港都上映了310部(进口片268部);说远一点,2012年北美上映电影数为677部,法国也在600部左右,韩国也有390部(进口片320部)。
看电影和买衣服、鞋子、零食不同,人们不会像“双十一”一般不计成本疯狂“秒杀”。说实话,与其用3.8元花1个半小时看个烂片,还不如掏点钱去尝试其他娱乐活动。
如果明年3月8日前后没有好看的电影,电商再次促销就很难有票房大跃进了。还有什么能培养影迷呢,那就是影院的观影文化。
比如多放一点预告片吸引回头客,而不是用没完没了的商业广告“饮鸩止渴”,多利用电影周边展览陶冶观众情操,而不只是在座位上放置广告,“污染”观众的视线。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电影市场繁荣还是要靠电影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