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可算是香港金像奖的“大年”
这些年,带有“战”字的香港片名实在不少,因此,用混战和乱战来描述本届金像奖,也不为过。
庄稼收成有大小年,电影圈亦不例外。可对香港电影来说,自上世纪迅速衰竭后,合拍片当道已经无可阻挡。大年更像一场幻梦,小年则惨不忍睹,这也导致了金像奖的分量迅速贬值,风光不再。然而,电影可以拍得差,香港精神却不能丢。所以每年一次,香港电影人都要从北京飞回香港,例行总结,一夜风流。
毋庸置疑,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会是众人期盼的大年。自第30届金像奖以《打擂台》拿下最佳影片开始,年过三巡的金像奖愈发尴尬。30届是不折不扣的小年,《打擂台》和《通天帝国》都不大算得上出色的电影。31届是个大年,主要是有许鞍华和杜琪峰坐镇。到了32届,《寒战》的一枝独秀,恰恰暴露了香港电影的空虚。好在这次,香港电影又迎来了大年,而且这个大年看上去还挺像回事。
老中青聚首
提名大户方面,本届金像奖领跑的是14项的《一代宗师》,11项的《激战》和9项的《僵尸》。其中,王家卫是50后、林超贤是60后、麦浚龙是80后,如果算上70后的《狂舞派》导演黄修平,那么,本届金像奖年龄梯队的建设成果确实是极其罕见。再看最佳导演提名的几位,50后的杜琪峰、60后的陈木胜、70后的郭子健,那么,得出这个结论并不武断。
自一蹶不振以来,外界对香港电影的一大评价就是后继无人。与此同时,除了杜琪峰和许鞍华还能保持比较旺盛的创作力和一定的质量水准,绝大多数香港大导演也陷入到创作危机当中,哪怕是徐克或陈可辛这样的,此前的不少作品要么口碑失败,要么票房失利,几无当年之勇。
因此,2014年金像奖的一大看点就是不同年龄层导演的状态回勇。尽管你会说,相比巅峰状态,王家卫好像也不行了,可《一代宗师》是一部像样的好电影—多数人都承认。《激战》的制作难度好像不高,但就像两位男演员一样,他们至少也不讨人厌。轮到《僵尸》,或许,在致敬固有类型片的基础上,融入了新意的麦浚龙才是香港电影的未来。这种变化可能是老港片迷所不愿看到的,可是无破不立,旧有的那套制作法则已经不适用于当下。就像曾经火爆一时的台湾和南洋市场,如今的香港电影只能望洋兴叹,无可挽回。
类型片繁多
与金马奖不同,稍微对比下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提名者,金像奖的出入很大,如果算上最佳编剧奖,十五个提名里面,居然出现了十部电影。
本届金像奖有《一代宗师》这种文艺搭配动作的民国片,也有《激战》这种励志搭配动作的体育片。有《西游降魔篇》这种奇幻加惊悚题材的名著新编,也有《救火英雄》这种意在诠释人物内心的都市灾难片。
作为香港电影的一大强项,警匪片依然产出不少,《毒战》、《扫毒》、《风暴》,银河映像的创作兵团甚至还出产了一部喜剧类型的警匪片:《盲探》。《僵尸》复辟了恐怖片,传统僵尸题材融入了市井烟火,相当新鲜。《狂舞派》开创了香港电影前所未有的青春片类型,这种电影甚至不靠近香港电影,而更靠近台湾电影。
至于《中国合伙人》和《北京遇上西雅图》,说实话,它们的内容和香港已经毫无关系。在它们背后,无非是陈可辛依然是香港导演,而《北京遇上西雅图》是安乐公司制作主导。
缺憾与希望
受挫于金马奖、失意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一代宗师》或许能在金像奖得到补偿,但明白人都看得出来,王家卫其实已经不需要太多的奖励和慰劳。并且,对香港电影来说,王家卫永远只是一个异数,漫长的制作周期,填不完的资金投入,香港电影实在无法出产第二个王家卫。这就像最佳男演员是一堆老炮当道,古天乐和张家辉,这些年都坐了无数庄。像颜卓灵这样的新人,实在难得一遇。
还有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不知道是故意拆杜琪峰的台(杜琪峰已经多年不出席金像奖),金像奖居然无视《毒战》的突破和成就,反而给了老气横秋的《扫毒》一堆提名,大有公报私仇之嫌。
提名最佳新晋导演的黄修平(《狂舞派》)、袁锦麟(《风暴》)、麦浚龙(《僵尸》)也值得一说。或许,他们代表了香港电影的未来。黄修平此前名不见经传,练手习作也不见流传,但这部《狂舞派》卖相讨喜,引得众人口口相传。袁锦麟是江志强(安乐公司老总)想发掘的那种新人导演,他们需要机会需要金钱,多数电影公司却给不了他们机会。麦浚龙走了一条更加无法复制的道路,这个热爱类型片的富二代,他做了一件比罗守耀还了不起的事情—电影居然拍得挺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