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影资讯网——为您速递新鲜、有料的华语、欧美、日韩等电影资讯!

柏林第4日:阿根廷导演处女长片《恐惧史》获赞

时间:2014-02-11 03:49:59 来源:电影网

柏林第4日:阿根廷导演处女长片《恐惧史》获赞(图1)
《十字车站》剧照
 
    电影网讯 当地时间2月9日,柏林电影节进入到了第4个比赛日的进程。在当日的主竞赛单元里,上映了三部电影。分别是德国影片《十字车站》、阿根廷影片《恐惧史》,以及备受关注的《女性瘾者》。《女性瘾者》已经在不久前举办的圣丹斯电影节上“秘密放映”了一场,此番也是以展映片的身份来到柏林电影节的。在媒体评论处,两部竞赛片的口碑都不差。
 
    非竞赛单元方面,著名电影导演让·谷克多1946年的名作《美女与野兽》在修复单元上映。这部影片被认为是众多版本的《美女与野兽》中最具有艺术个性和技术先锋性的一部。巧合的是,在本届柏林电影节的第九日,一部新版本的《美女与野兽》将在主竞赛单元以非竞赛片的身份展映。台湾导演赵德胤执导的电影《冰毒》和卓立执导的《白米炸弹客》也在全景单元上映。而同样来自台湾的蔡明亮导演的《西游》也在全景单元里做了特别展映。
 
    在第五个比赛日里,将上映三部竞赛影片。中国影片《推拿》,挪威影片《失踪顺序》以及新浪潮老将阿伦·雷乃的新作《纵情一曲》都将与观众和评委见面。
 
《十字车站》:信仰的问题
 
    当日在主竞赛单元亮相的《十字车站》是今年参与柏林的第三部德国电影。影片有一个宗教的主题。影片的导演迪特里希·勃律盖曼(Dietrich Brüggemann)并不为人所熟知。他1976年出生在慕尼黑,但却在德国南部和南非长大。199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开始了一个“文艺青年”的厮混生涯。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他做过摄影师、作家、编曲、作曲等等职业。而为他确定名声的,还是他所执导的那些音乐电视作品。他有三部作品都曾经参加过柏林电影节的非竞赛单元。最近的一部叫做《跑吧,如果你可以》。这是一部笑料密集的情节剧,虽然没有太大的反响,但在很多电影类的学校里,这部电影却常常被播放。
 
    影片《十字车站》的主角叫做玛利亚,她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她生活在困扰和矛盾之中。在学校,他是一个典型的十几岁的怀春少女,拥有一些正常的兴趣爱好和社交,和同学之间关系也不错;但是她的家庭却不是那么正常。她的家庭是一个严格遵循教义、极端传统与保守的天主教家庭。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玛利亚的所思所想所做,都要接受上帝的检视。而自从家里人对她的行为严加管教之后,玛利亚就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她恐惧自己的行为不检点,更加恐惧自己的荷尔蒙的分泌以及青春期的到来。玛利亚的妈妈是一个行为怪癖而古典的女人,她一直强调玛利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当她的母亲希望她能牺牲自己来换取弟弟的健康的时候,她和女儿的冲突就难以避免。而每当有矛盾爆发的时候,玛利亚的父亲却总是沉默不语,默默地在家里成为了无语的影子。这个时候,极度渴望能满足所有人要求的玛利亚发现自己渐渐变成了矛盾的中心和制造者。她只有在宗教信仰、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和生命问题中间做出牺牲或者是逃离的选择。
 
    在这部电影里,迪特里希·勃律盖曼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两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他创造了玛利亚这个典型的人物。而且,他用了MV式的镜头语言,和分段式的表述方式,为我们展示出了这个十几岁的女孩的十四种情绪和思维的面向。整部影片有十四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一个关于宗教的标题,在这些纷繁的情绪语言中,信仰和对上帝的所谓的“情结”成为了一条隐藏的线索。在影片中,迪特里希·勃律盖曼并没有考虑上帝是不是存在,而是用了一种没有质疑的方式询问人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宗教信仰,如何去审视什么是牺牲,什么是奉献。这些宗教里时常会谈及的内容,在生活中出现的时候,人们会怎么办?到底是尊重信仰还是尊重生命?
 
    影片在媒体处所得到的评论可以说相当不错。cine-vue给出了四颗星,并称:“影片的章节充满了激情,剪辑优美,完全展现出了导演的功力。更重要的是,迪特里希·勃律盖曼没有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转而用了一种优美、自然的方式将影片拍摄了出来。可以说,在幽默和直接、在可笑和简洁中间,迪特里希·勃律盖曼获得了平衡。”《综艺》杂志称:“可以说这是一部举重若轻的电影,虽然影片所探讨的问题并不轻松,但是迪特里希·勃律盖曼却用了一种轻松的方式来将其表现。这是非常出任意料的。他和自己的妹妹一起完成了这部电影,两个人亲密无间的合作,像是一道光芒射进了无趣而严苛的宗教世界。影片如果能在艺术院线上映,应该会获得不少的拥趸。”对于女主角利亚·冯·艾肯的表现,《好莱坞报道者》评价称:“她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她所塑造的这个被夹在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和自我生活中的女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十四个章节和十四种情绪的面向,都被她表现出来了。”《每日银幕》则把影片和迈克尔·哈内克的故事相比较:“两者都在探讨生死问题,都在就爱那个数宗教问题,都在表达人性,本片有着极强的观赏性,也有很深刻的意义。”

柏林第4日:阿根廷导演处女长片《恐惧史》获赞(图2)
《恐惧史》柏林获赞
 
《恐惧史》:备受赞美的处女作
 
    《恐惧史》是阿根廷导演本杰明·内斯塔特(Benjamin Naishtat)的长片处女作。本杰明·内斯塔特1986年出生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随后在家乡成长,并从当地的电影学院毕业。毕业之后,本杰明·内斯塔特开始拍摄短片和一些实验电影。2010年,他的短片《游戏》参加了戛纳电影节。2011年,这部短片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独立电影节上拿到了最佳短片奖。翌年,他拍摄的实验电影《历史罪恶》在整个欧洲巡展。目前,杰明·内斯塔特除了在阿根廷工作之外,还是法国的一家剧场机构的驻场艺术家。而今年参加柏林电影节的《恐惧史》则是他的长片处女作。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很平淡的故事,毫无疑问,他聚焦的是阿根廷这个国家内部的现状和乱象。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炎热的夏天,整个城市都被炙烤的冒出了油,而警察和罪犯也没闲着,混乱、暗潮、汹涌而来。随着一架警用直升飞机在一个戒备森严的社区上盘旋低吼,所有人都知道有大事即将发生。随后,整个城市便陷入了混乱和不安之中。
 
    本杰明·内斯塔特在这部处女作里所展示出来的力量性和社会责任感缺失不容小觑的。影片所指的“恐惧感”,实际上是他对阿根廷社会越来越大的两极分化的一种担忧。无论是经济崩溃还是人身伤害抑或是政治崩溃,都是巴阿根廷社会的隐忧和人们所恐惧的内容。在影片中,本杰明·内斯塔特的摄影机游走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之中,展示的是整个阿根廷社会的伤疤和痛楚。几年之前,阿根廷的经济遭受到了经济危机的打击,所以从政府到普通人民都惶惶不可终日,而这种恐惧感,渐渐成为了一种分离社会的催化剂。在这种蛊毒的毒害下,阿根廷社会开始了分崩离析的过程。而这种阶级的分化、社会的倒塌,正好为本杰明·内斯塔特提供了创作的沃土,在这里,他创作了《恐惧史》,而这部电影,也就是本杰明·内斯塔特写给阿根廷社会的一封总结信。
 
    这部处女作拍摄得非常奇特,奇特之处就在于,本杰明·内斯塔特没有直接在电影中表现那些令人恐慌的内容和人物。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拍摄《大白鲨》的时候,就明白,一个导演需要展现的是人们对大白鲨的恐慌,而不是展示大白鲨本身。但是在《恐惧史》中,本杰明·内斯塔特更进一步,他也没有表现人们的恐慌,只是表现了人们并不舒服、并不如意的生活本身。通过这种别扭的生活和难以被平复的心情,来展示这个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综艺》评论说:“对于影片中的恐惧的来源,本杰明·内斯塔特没有给出任何解释。他没有说这些恐惧的人是谁,也没有说这些恐惧的事是什么,他只是表现了阿根廷人们的生活,并且借此展示了人类最普遍的人性。对于这个国家,本杰明·内斯塔特并没有表现出乡愁和留恋。但是相对情感的表达,本杰明·内斯塔特做了一个严肃、透彻的旁观者。”《好莱坞报道者》评价影片称:“影片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也没有什么人物形象,有的只是一群阿根廷人的生活和他们自己。本杰明·内斯塔特没有解释任何事情,但是所有人都能感觉到暗流的涌动和人们心中的那种不确定性和不安感。影片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应该说,这是一部极佳的处女作。”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柏林放映后不久,就被新晋的多哈电影学院选为了第一批资助对象。多哈电影学院去年在戛纳成立,专门资助和帮助拍摄处女作或者是第二部电影的导演。该机构会资助导演拍摄影片,统筹剧本、寻找演员并且帮助发行等等。据了解,《恐惧史》是今年的多哈电影学院资助的20部电影项目中的一个。

围观: 次 | 责任编辑:烟火

回到顶部
de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