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影资讯网——为您速递新鲜、有料的华语、欧美、日韩等电影资讯!

墙内开花墙外不香?解密中国电影西游困局

时间:2013-11-25 10:58:48 来源:艺恩网-凤凰网娱乐

2013年3月,当薛晓璐导演的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上映时,大概不会有太多人预料到,这部汤唯吴秀波出演的,成本只有3000万人民币的都市浪漫题材的类型电影,居然能够最后在爆炸式增长的中国电影市场中获得让人瞠目结舌的5亿2千万人民币的票房。2013年11月8日,适逢“中美合拍片展映”的契机,踌躇满志的华语电影海外发行公司华狮电影在美国院线推出本片,截止11月10日,该片在周末档票房惨败,仅仅收获3430美元票房(约合人民币不到2万1千元),刷新了国产电影在美国放映的首周最差成绩。即使考虑到该片只在全美三个影院放映,该片的单馆票房成绩也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墙内开花墙外不香?解密中国电影西游困局(图1)

《北京遇上西雅图》北美遭遇冷场

《北京遇上西雅图》在美国的票房惨败经历绝非个例。2013年2月,在国内横扫13亿人民币票房的《泰囧》在美国上映,最多时全美范围内有35家影院放映。截止下线时,该片只收获了57, 387美元票房(约合35万元人民币);而后在2013年6月,在国内收获票房超过7亿人民币赵薇新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美国上映。截至下线时,该片只收获了11, 186美元票房(约合人民币6万8千元)。除此之外,近两年来其他华语电影作品在美国市场的票房表现也不容乐观:冯小刚作品《1942》美国票房31.3万美元;张艺谋作品《金陵十三钗》美国票房31.1万美元;钮承泽作品《爱》美国票房30.9万美元;彭浩翔作品《春娇与志明》美国票房25.6万美元;徐克作品《龙门飞甲》美国票房17万美元。既便是近年来表现最好,而且专门为美国市场重新剪辑过的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在一片叫好叫座声之中,也仅获得了不到66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约合四千万人民币的票房总额,别说是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电影市场,即便放回目前单片票房动辄过亿元的中国电影市场,也显得差强人意。

在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既便是按照美国电影市场主流的商业标准来看,2012年中国内地年度票房冠军,收获了约合2亿美元票房收入的电影《泰囧》也能够在2013年美国电影票房年度排行榜上挤进前十名(Mojo Box Office网站统计数字,截止11月15日)。为何在本土市场攻城略地无往不利中国电影却每每在美国市场折戟沉沙颜面无存呢?

美国电影市场对华语片的态度

作为全世界商业和艺术两方面都最成熟的电影市场,长久以来,美国市场对包括华语电影在内的外语电影更多抱着一种艺术欣赏和猎奇的观影态度。除了2000年底上映的李安导演作品《卧虎藏龙》最终挟4项奥斯卡奖之势拿下1.28亿美元票房之外,包括华语片在内的所有曾经在美国上映过的外语电影中,没有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能够超过6000万美元。除去《卧虎藏龙》,历史上在美国市场上映过的外语片中,票房收入超过2000万美元的电影也只有9部。在这九部电影里,有两部法国电影(2001年的《天使爱美丽》和1978年的《一笼傻鸟》);两部意大利电影(1997年的《美丽人生》和1994年的《邮差》);三部墨西哥/西班牙电影(2013年的《非常父女档》,2006年的《潘神的迷宫》,和1992年的《巧克力情人》),以及两部华语电影(2002年的《英雄》和2006年的《霍元甲》)。

作为一部华语电影,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的确在口碑和票房上取得了双重胜利,但这其实是一个十分特殊,却不具备太多借鉴意义的华语电影的个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尽管出生于台湾,李安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导演。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接受电影教育的他,在叙事手法、角色设置、镜头调度、情节展开、场景切换等电影创作的各个方面,无不娴熟地展现了美国好莱坞主流电影导演的风格运用。《卧虎藏龙》作为一部风格文艺的非“传统武侠类型电影”的武侠电影,能够在主流电影市场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美国观众对于以李小龙为代表的华语武打/武侠类型片在当时有着尽管不是很强烈但却稳定的消费需求;二是在73届奥斯卡电影奖的评选中,该片拿下了包括最佳外语片、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原创音乐和最佳摄影在内的四项大奖,与《角斗士》一起成为了当届奥斯卡奖的最大赢家,极大促进了美国电影市场的再度观影热情。

而随后的《英雄》和《霍元甲》的票房收获,也不无观众对于《卧虎藏龙》移情作用。但随着观众对于类似武打/武侠类型电影质量的失望和消费热情的减退,后来的类型电影无不纷纷逐渐在主流市场销声匿迹。尤其是近年来曾在美国上映的这种类型电影(包括《大武生》、《战国》、《刀剑笑》等作品),都无一例外的遭到了票房惨败。

事实上,既便是在去年大连万达以26亿美元收购了全美第二大院线AMC之后,目前,主流华语商业电影在美国市场的放映也仍然难以乐观。能够上映的华语电影的美国影院也仅限于洛杉矶(4家影院)、纽约(2家影院)、旧金山(5家影院)等传统华人和新移民聚集的地区。电影的主要观影受众对象,仍然是在美的华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样的“美国电影市场”仍然是华语电影本土市场的海外延伸而已,对华语主流商业电影在美国市场的推广很难起到显著的帮助作用。反倒是华语文艺片优秀作品(比如贾樟柯导演的新作《天注定》)能够在美国电影市场获得更好的口碑和更多的主流文艺片院线的放映机会。

中国电影在美票房低迷的原因

近年来中国主流商业电影在美国市场票房表现低迷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电影创作心态浮躁质量堪忧

2012年,中国大陆生产的故事片超过700部,有机会走出国门的上映的大约只有70部。从电影艺术创作的角度看,大量国产电影故事牵强,感情苍白,逻辑幼稚,叙事拖沓。在中国电影这样一个“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浑水摸鱼的票房大爆炸时代,众多投资人和电影创作的工作者本着“捞一把就走”和“能捞多少是多少”的心态,四处忽悠毫无诚信。在这样一个蒸腾浮躁盛宴狂欢的时代,谁都想投资电影赚钱,但是否想着把中国电影拍好创作出优秀感人的作品,则仿佛痴人说梦。甚至有人在微博自称知名导演、知名制片人,但其电影作品却从来没人知道。即使对于那些起码一本一眼在从事创作的中国电影工作者,由于经验缺失等缘故,在拍片前都甚至很少考虑到海外发行所可能遇到的问题:音乐版权、字幕翻译、发行手续等各个方面,处处没有经验,毫不重视细节。

上述这些从根本上背离了电影艺术创作原则的只顾挣钱的做法不但拖累了目前中国电影在海外的发行,还严重损害了中国电影在海外的声誉和诚信,让中国电影今后在海外的进一步宣传推广工作举步维艰。目前中国电影在海外的营收数额,不但少于法国、意大利和英国这样的老牌欧洲国家,甚至和韩国印度这样的亚洲国家都无法相比,之间的差距近些年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还在逐渐变大。

2、华语电影海外发行渠道的限制

大约十年以前,华语电影在美国的发行和院线的铺开主要都是由美国的主流电影公司完成的。相关的市场营销,利润分配,后期盈利(DVD)等都和其他的美国主流市场电影并无太大差异。例如当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就是在索尼影业的帮助下进行美国市场的宣传发行的;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则是由迪斯尼旗下的米拉麦克斯影业进行美国市场的宣传发行。在2006年,好莱坞电影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在当年奥斯卡电影奖上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几乎都是独立电影(《段背山》、《撞车》、《卡波特》、《晚安好运》、《慕尼黑》),好莱坞主流的电影公司(华纳、环球、派拉蒙、迪斯尼)都开始自己成立附属的规模较小的电影制作公司,创作那些距离主流商业电影有一定距离的独立电影作品。自此之后,独立电影类型开始水涨船高,制作发行宣传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那些原来倾向于放映外语片的电影发行的院线开始更多地选择美国主流电影公司自己出品的独立电影。而包括华语片在内的外语片,则越来越较少得到在美国主流电影院线大规模上映的机会。

尤其是到最近几年,好莱坞主流的电影公司已经逐渐淡出了华语电影在美国市场的宣传发行工作,华语电影在美国市场的宣传发行主要由华狮电影公司等为代表的小公司完成。成立于2010年的华狮电影公司最近几年逐渐发展壮大:票房总收入由2010年的36.5万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81.8万美元,2012年这个数字是170万美元。依据2012年的年度营收和票房市场份额数据,华狮电影公司全美排名第41。从美国电影市场2012年108.3亿美元的电影总票房来看,华狮电影公司所代表的的华语电影力量在美国主流电影市场实在是无足轻重的沧海一粟。

3、华语电影海外观众群体的萎缩

在过去,华语片在美国的目标观众群体主要是武打/武侠类型电影的忠实拥趸和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观众。而时至今日,这一部分观众群体越来越少。如今在美国,华语电影主流的观影群体是洛杉矶、纽约、旧金山等城市中国社区里的中国人,甚至主要是中国学生。在中国社区之外,华语商业电影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和号召力。而主要负责华语电影在美国宣传发行的华狮电影公司则非常明确地指出,目前自己承接放映华语电影电影的受众群体是年龄在18到34岁之间,出生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能说普通话国语的年轻观众。所以,这两年华狮电影公司引进了许多爱情都市浪漫题材的电影作品。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华语电影在美国院线上映时间短而且上映影院数少。

 

优秀的华语文艺片则在美国依然有非常固定的文艺电影拥趸和影评人口碑。例如贾樟柯导演获得2013年戛纳电影节的新作《天注定》。该片不但在影评界获得非常优秀的口碑,也陆续登陆了许多美国的文艺片院线(Laemmel, IFC Center等)和电影节(纽约电影节等),获得了观众的大量好评。但相比于主流的商业院线和商业电影观众,文艺片的市场份额毕竟十分有限,很难在商业表现上取得好成绩。

4、政府主管部门的过多干预

中国电影市场目前对于好莱坞电影进口的配额制度带来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结果:本土的电影从业人员本身和好莱坞的电影工作者并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电影审查尺度的模糊使得一些好莱坞大片中可以出现的敏感故事情节或者题材,在本土电影工作者创作时却无法通过审查。香港导演彭浩翔曾经抱怨过:“和好莱坞电影拼技术、拼投资,我们都比不上。我们只有靠故事,这才是好莱坞电影给不了的。而在这一点上,我们都做不到。一些故事一些情节,好莱坞电影拍可以,我们来拍就没法通过审查不能上映,这很不公平。”

电影创作本身是一个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作。相关主管部门对于电影创作的审查在一定时间内仍会给电影工作者们的创作工作带来极大的束缚。之前的例子包括2000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的姜文导演作品《鬼子来了》和1993年获得东京电影节和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的田壮壮导演作品《蓝风筝》,两位导演都因为未能提前送审和对影片做出修改而被惩罚。电影审查制度对鼓励本土电影工作者进一步创作出优秀的电影作品,并将其推向海外是非常不利的。如果短时间内需要继续执行该项制度,最起码的,逐渐放松审查尺度,让国内的电影创作者和好莱坞的电影工作者享有相同的电影审查标准,让二者能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一起竞争,显然是十分必要而且有利于中国电影的长期发展的。

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敢问路在何方

十年前,中国的银幕数量不到1000块;2012年,中国的银幕数量已经超过15000块,而且至今还在以每天12-15块银幕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3年年底,中国的银幕数量将达到18000块。从2002年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电影的年度票房收入从2002年的9.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7年的33.27亿元人民币,并在最近五年实现了爆炸式增长,直到2012年的170.73亿元。有报告预计2013年的票房总额将有望突破220亿元人民币。依照目前的爆炸式增长速度,李安导演在参加第五十届台湾金马奖时指出,中国大陆的电影票房收入大约在2020年前后就会超过美国电影票房收入。美国“巨影”公司(IMAX)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盖尔方德(Richard Gelfond)则更加乐观,他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晚宴上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在2018年超过美国,到2025年将是美国的两倍。而他所领导的公司美国“巨影”也从中收益颇丰:2009年中国只有22家影院使用IMAX技术,而在2013年6月,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141家,而且持续不断的还有更多的影院在购买IMAX技术。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好莱坞电影公司,中国政府主管部门,和中国电影工作者对于中国电影的爆炸式发展都很满意,对于一起合作进行电影创作一拍即合,但却各怀心事。对于好莱坞电影公司来说:相比于每年增长不过2%到3%(而且还时好时坏)的美国本土成熟的电影市场来说,中国电影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一枝独秀,连续多年年均超过35%的增长速度让所有人瞠目结舌大跌眼镜。如何能在现有进口电影配额制度的限制下,努力让自己的电影制作中加入中国投资的比例以在中国市场上获得“合拍片”的身份,进而绕过进口电影配额限制并获得更多票房收入分成,是当务之急。在2012年中外合拍片展会上,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见到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他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要怎么做,才能让《阿凡达2》片成合拍片?”;对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来说,如何在“中国梦”的主流话语体系下努力实现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目标,进而获得海外观众认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这是官方所期待的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输出之举。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中国电影海外推广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步亭2013年11月5日在洛杉矶举办的年度美中电影峰会上说:“我们拥有5000年的历史。我们有很多故事。怎样创作具有普遍吸引力的电影,对我们来说是个问题。”;而对于“不差钱”的土豪中国电影公司的老板们,在已经获得本土市场巨大的商业成功之后,努力向海外推广自己的产品,既是对政府主管部门既定政策的贯彻落实,也是为自己公司的进一步面对的国际化成长过程服务。2013年九月,大连万达集团主席王健林在投资额高达500亿元人民币的万达影视文化旅游城项目“东方影都”的开工典礼上,请来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妮可基德曼、凯瑟琳泽塔琼斯、凯特贝金赛尔、伊万麦克格雷格和哈维韦恩斯坦等众多明星大腕纷纷到场祝贺。甚至索尼影业、华纳兄弟、环球影业、派拉蒙、韦恩斯坦等好莱坞主流大牌电影公司也纷纷亮相现场。一个影城的奠基仪式上,好莱坞的大牌明星和幕后大佬们都纷纷捧场,可见当今中国电影市场的商业号召力和影响力。

在这样一个狂欢盛宴的氛围之下,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依然惨淡。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无论是限于制作水平发行院线的主流商业电影,还是限于政策掣肘的优秀文艺电影,中国电影想要在美国的主流电影市场上有所作为,可能性依然渺茫。相比于高喊“打入美国主流电影市场,传播中华文化”这样的的口号,进行运动式的宣传和营销;目前更有意义更现实的做法是,认认真真地把“拍摄优秀的电影”作为目标而不是抱着“我有钱我怕谁”的土豪心态立名目上项目;尊重电影市场运作中的商业规律,通过与好莱坞主流电影公司的合作,在拍摄合拍片的过程中,学习好莱坞成熟电影工业体系中从投资拍摄到放映发行整条工业链条上的成熟经验以壮大自己,用踏实的心态去做出有诚意的优秀的国产电影奉献给所有观众。

“这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年代,也是怀疑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的前途无量,同时又感到希望渺茫;我们一齐奔向天堂,我们全都走向另一个方向”。用狄更斯小说《双城记》开头的这段话来为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的海外之旅的现状做一个结语,十分贴切。

 

围观: 次 | 责任编辑:admin

回到顶部
de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