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影资讯网——为您速递新鲜、有料的华语、欧美、日韩等电影资讯!

《第一次的离别》再夺殊荣 获柏林新生代单元大奖

时间:2019-02-19 17:57:30 来源:1905电影网

在2月16日刚刚结束的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由青年导演王丽娜执导、诗人导演秦晓宇监制、著名主持人汪涵担任总策划的中国影片《第一次的离别》获得本次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国际评审团最佳影片。

此前在2月12日举行对的柏林首映上,《第一次的离别》就反响热烈,得到国际观众和电影人的一致好评。现场观众表示“深深的被触动,被电影里面的每一幕感动,产生了强烈的共情;整体电影从孩子的视角切入,新颖、独到,看似故事线简单但是能让人一直回味。“

著名作家、编剧严歌苓、同样入围本次新生代单元影片《过春天》的导演白雪,以及著名演员齐溪在观看影片后都对《第一次的离别》给予了极高的赞誉。严歌苓认为它是一部质朴无华,以真挚情感打动人心的作品。齐溪则和大家分享了她的观影感受“很喜欢这部电影,这是一部好电影,感叹摄影、音乐的力量。风景太美,又美又有淡淡的忧伤,印象最深刻的是摘棉花的片段。“柏林首映结束后,《第一次的离别》收到了来自全球十几个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的邀请,影片受到国际影坛的持续关注与期待。

《第一次的离别》再夺殊荣 获柏林新生代单元大奖(图1)
导演王丽娜和作家、编剧严歌苓女士

中国青年导演崛起 两获国际殊荣

《第一次的离别》的获奖,无疑是中国电影和中国青年导演的又一高光时刻,也为该片的柏林之旅画下了圆满句号。更为难得的是《第一次的离别》之前就已经斩获了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王丽娜作为一位初出茅庐的中国青年女性导演,第一次独立执导长片就两获国际电影节大奖殊为不易。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影片独特的艺术表达也代表了新一代中国青年电影人在国际影坛留下深刻足迹。亦如此前日本媒体《日本经济新闻》的评价“惊艳的作品,中国的新星崛起”。

柏林电影节评委会盛赞了《第一次的离别》在选题、拍摄、艺术表达等多方面独特的价值。“这部即诗意又亲和的电影,带着我们去探究生活在传统与现代文化交织的两个不同家庭的不断演变的关系。电影画面非常优美,感人至深,它让我们思考亲密与距离各自意味着什么,以及影片中小主人公们如何通过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的离别而获得成长。“

新生代单元的设立初衷是创作更多适合孩子们的电影。《第一次的离别》在获得成人观众认可的同时,同样获得了许多孩子们的喜欢,比如几位在上小学的姑娘在观看影片后表示“特别喜欢这部电影,尤其是小男孩和小女孩分开的场景,感觉很伤心,现场哭了好多次,希望还有后续,电影里两个小朋友还能够再相遇。“

《第一次的离别》再夺殊荣 获柏林新生代单元大奖(图2)
获奖海报

回归普世情感,爱与离别引发跨文化共鸣

在随后的采访中,王丽娜导演表示拍摄《第一次的离别》时也并未意识到它将会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更多的是依循自身成长经验寻找童年的经历,和用视听语言对内心真实的艺术表达。拍摄的经历对导演本身来说亦是一种对自我的发现,也促使王丽娜导演形成了自己的电影信念。现实主义的价值来自于我们如何诠释及表现它,这也与国内一批优秀青年导演的观点不谋而合。

秉持着这样的理念,王丽娜在拍摄《第一次的离别》前曾花费一年的时间跟踪拍摄人物,并最终选择通过孩子的视角去展现成长悲欢。通过人类共通的最本真恒久的情感因素呈现出跨越文化和种族的情感张力。从某种意义上《第一次的离别》是对原生态视阈下日常生活的一种重塑,回到了对于“人”本体常态的探索。影片因此具有了地域风情的独特魅力和情感的普世共鸣。比如孩子对妈妈的爱、纯真的友情、童年的欢乐与离别,这些是可以得到国内外任何年龄段观众的共鸣的。

《第一次的离别》再夺殊荣 获柏林新生代单元大奖(图3)
影片剧照

在影片制作上,《第一次的离别》的摄影师是获得多次国际奖项、中传影视艺术学院教授李勇。《第一次的离别》的配乐出自文子老师之手,大众所熟知的《白日焰火》、《嘉年华》都是由其配乐。有曾担任《山河故人》等多部知名影片剪辑的著名剪辑师马修。作为业内兼具导演思维的剪辑师,马修能够更加客观地分析情节逻辑,冷静地处理素材,给到最中肯的剪辑建议,并最终为影片贡献了惊艳的、具有创造性的剪辑。影片的调色师则是曾为《刺客聂隐娘》搭配出惊艳色彩的洪文凯老师,此次他为《第一次的离别》调配出四季鲜明的影调,让影片呈现出田园牧歌般的质感。声音设计师李丹枫,代表作《白日焰火》、《大世界》、《暴裂无声》、《地球最后的夜晚》,他为影片的声音搭配走遍新疆,亲自收集流水和鸟鸣。

导演和整个金牌团队的不懈努力终于让《第一次的离别》以近乎完美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助力这部女性青年导演的长片处女作惊艳国际影坛。我们在祝贺王丽娜导演及团队再度荣获国际大奖的同时,也期待《第一次的离别》早日与国内观众见面。

围观: 次 | 责任编辑:烟火

回到顶部
de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