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影资讯网——为您速递新鲜、有料的华语、欧美、日韩等电影资讯!

邵氏影片被批一味媚俗 对艺术袖手旁观

时间:2014-01-08 14:56:11 来源:新浪娱乐

李翰祥执导、乐蒂(左)主演的《倩女幽魂》是邵氏的新派古装片经典,还曾参加戛纳影展。
李翰祥执导、乐蒂(左)主演的《倩女幽魂》是邵氏的新派古装片经典,还曾参加戛纳影展。
沉殿霞、何守信等主演的《七十二家房客》令粤语对白片复活。
沉殿霞、何守信等主演的《七十二家房客》令粤语对白片复活。

  新浪娱乐讯 北京时间1月8日消息,据香港媒体报导, 邵逸夫是香港影坛鉅子,也是华人影业历来最重要的传奇级大制片家之一,尤其在内地及台湾党禁森严的岁月,香港成为华人世界最能自由发挥的电影基地。邵逸夫创建邵氏影城,逐渐使香港华语片提高制作水平,不但进一步在港、台及海外华人社区称霸,也“扬威海外”,受到国际注重。

  坦白说,“邵氏出品”并非“必属佳片”,其实也常惹劣评,被认为过度商业化,迎合“低俗”市场,甚至被道德派狠批为大搞神怪,炮制血腥暴力和色情、赌千。传说邵氏旗下导演如果拍出不合邵逸夫心意之作,包括非主流的大胆艺术尝试,就会被他下令停拍,干脆烧掉,难怪不少人觉得邵氏影片一味媚俗。

  《倩女幽魂》新派古装片典范

  但客观点看,邵氏制作其实一向注重中华特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古装片为主,就拍民间传奇和戏曲歌唱片。同时也有革新,例如李翰祥拍黄梅调片《江山美人》和《梁祝》活用电影手法,跟传统戏曲片不同。当年李翰祥在邵氏拍聊斋片《倩女幽魂》,更是“新派”古装片的典范佳作。然后邵逸夫让胡金銓、张彻拍摄“新派”武侠片,还为华人动作片带来一大革命。

  戏路迎合市场

  邵氏片的确以迎合市场为原则,几乎不择手段,但也促成华人电影真正市场化,也可说“民主化”地以观众“出钱投票”为标准,拋开传统道德或政治意识形态的种种包袱,每种戏路片类的成败就由市场决定,由市场调节。因此邵氏创出新派戏曲片、新派武侠片、新派色情片、新派赌千片,而且作为国语片大制作公司,也随机应变拍出《七十二家房客》,使粤语对白片死后复活,贡献很大。

  《七十二家房客》令粤语对白片复活

  此外,不能说邵氏影城完全不让创作者自由发挥,例如有票房保证的李翰祥、张彻等导演,可以自成班底,创作权甚大。李翰祥从台湾回归邵氏,大拍赚钱的风月片、骗术片、声色犬马片之后,就能够不惜工本拍成他十分用心倾力的古装名作《倾国倾城》和《瀛台泣血》,在影城盖建很逼真的北京故宫大景,连北京中央要人看后也十分惊奇,诧异为何有故宫的北京本身反而拍不出。

  六十年代邵氏影城请来不少日本导演、摄影师和佈景师,虽然他们的影片未必成功,但显然提高了片场水平。最重要是邵氏武打片和拳脚片兴盛,然后李小龙才从美国回港,成为国际知名的功夫片偶像。当八十年代香港新浪潮兴起,邵氏也曾请新秀加盟,至少局部顺应时代演变的需求。

  弃影从视  继续工厂式生产

  邵氏全盛时期,代表?香港影坛工厂式制作的巔峰,流水作业,效率很高。不过,工厂式片场在七十年代已经开始不合时宜,邹文怀离开邵氏开创嘉禾,就以半片场半自由组合的作风大获成功,重用李小龙和许冠文,邵氏“走宝”了。到了八十年代后期,邵氏电影业告一段落,主力转往电视,以邵逸夫作风来说可算“明智决定”,因为电视台仍以工厂式生产为主,而整个电影业在香港回归前危机重重,前途难卜,难怪他要弃影从视,并且“发财立品”资助学院和慈善,提高他的社会声誉。

  当然,他的“明智决定”,令当年香港影坛少了一大支柱,港片则在九七前后陷入低迷,必须转型及迎合内地市场,接受新的严峻考验,至今有成有败,争议很多。这段时期,邵氏对香港及中华电影的演变简直袖手旁观,近年才稍为增多了电影制作,今后能否在华人电影市场扩展中发挥显著作用?那就不是活了百多岁“功德圆满”的邵逸夫可以看见的了。(颖颖)

围观: 次 | 责任编辑:admin

回到顶部
describe